漏泽园的拼音、解释、组词

漏泽园的简介:

lòu zé/shì yuán
1.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制始于宋。 2.指验尸之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代官府为贫困无依的人所设立的埋葬地,专门埋葬无主或家贫无葬地者的尸骨。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骄民》:「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有伤无伤,须凭检验。既说打死,将尸发在漏泽园去,俟晚堂听检。」

漏泽园》,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化习俗,它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得到正式埋葬和祭奠的人们的临时墓地或公共墓地。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战乱、疾病流行、自然灾害等),很多人的身份无法确认或者家境贫寒无力为亲人举行正式的安葬仪式,因此这些逝者就被集体安置在所谓的“漏泽园”之中。

“漏泽”一词,在古汉语中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得到妥善照料或关注的地方。《漏泽园》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以及一些文化研究中,来表达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并且反映了古代社会某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与生死观念。

以下是五个使用“漏泽园”一词的造句:

  1. 古代战乱时期,无数无名战士牺牲于战场,在他们身后往往只有一个简陋的漏泽园作为他们的永久栖身之地。
  2. 走在荒芜的漏泽园里,那些静默的石碑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与未尽的梦想。
  3. 李白在他的诗中曾这样描述过那个时代:“漏泽园中无土色,黄昏时分更添愁。”
  4. 透过研究古文献,我们得以窥见千百年前那些未能得到应有尊重和平等对待的灵魂所经历的苦难与孤寂。
  5. 在现代都市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漏泽园”也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请注意,在使用“漏泽园”这个词时,应当表达出对其背后深刻含义的理解以及对相关群体的尊重与关怀。

分词解释

lòu

1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2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3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4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5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zé,shì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 洗濯。5 汗衣,内衣。

yuán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