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娘家的拼音、解释、组词
走娘家的简介:
zǒu niáng jiā/gū/jie
1. 回娘家。
1. 回娘家。
- AI解释
《走娘家》,这里的“走”是指探望、访问的意思,而“娘家”指的是女性的出生家庭或父母所在的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娘家”通常是指已婚女子在特定的日子或者节庆时,回到自己的生身父母家中探望父母并进行团聚和庆祝的家庭活动。
详细解释:
- 习俗背景:这一习俗主要存在于中国农村及部分城市社区中,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它体现了对家庭关系的重视以及孝道文化的传承。
- 时间安排:根据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走娘家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会设定在特定的日子,比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有可能是婚后每年固定的一天或周末。
- 活动内容:除了探望父母之外,“走娘家”的活动还可能包括与亲戚朋友相聚、品尝特色菜肴、参与当地风俗活动等。
造句:
- 娟娟已经嫁了出去多年,但每逢节日她都会回娘家走走,陪在父母身边。
- 小张新婚不久,今天正是她的出嫁日,“走娘家”的习俗让她和丈夫一起回到了丈母娘家。
- 每到春节,我们全家都会回到外婆家,一起过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团圆节,这就是我们家族传统的“走娘家”习俗。
- 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娘家”的形式也在变化,现在有些人选择在周末而不是固定的日子进行这样的家庭访问。
- 今天的聚会上,小丽特意穿上妈妈从老家带来的传统服装,就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和传承家里的“走娘家”文化。
分词解释
走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娘
niáng
1 母亲:~亲。~家。爹~。2 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子。姑~。娇~。新~。3 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