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觞之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豆觞之会的简介:

dòu shāng zhī huì
豆:古代的一种食器,形如高脚盘;觞:古代盛酒器。指宴会。

  • AI解释

豆觞之会》这个词语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雅致、文人相聚共饮的情景。在古代,“觞”是指酒杯或饮酒用具;“豆”则是指装菜的小盘子或食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代指菜肴。因此,《豆觞之会》描述的是一种以饮食和喝酒为主要活动,同时又有文化雅集性质的聚会。

详细解释:

  • :古代用来盛放菜肴的器皿。
  • :古人饮酒时所用的器具,泛指酒杯。
  • :在这里意为相聚、会面的意思。

这种聚会通常是在文人之间进行,他们通过品茗、饮酒以及共赏诗词书画等方式来交流思想和情感。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化修养和个人精神追求的重视。

造句示例:

  1. 江南名士们常在月光皎洁之夜于庭院中设豆觞之会,吟诗作对,共赏月色。
  2. 在这个以文会友的时代里,《豆觞之会》已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欣赏的代名词。
  3. 清雅的《豆觞之会》,不仅让宾客们享受了美食与美酒,更激发出了无尽的文学灵感。
  4. 他邀请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园林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豆觞之会》。
  5. 每逢佳节,我们都会组织一次温馨的小型《豆觞之会》,共享美食和欢乐时光。

分词解释

dòu

1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科。~子。~荚(豆角儿)。~浆。~绿。煮~燃萁。目光如~。2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儿。3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