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郎的简介:

wài láng/làng
1.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 AI解释

外郎》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主要是指在地方任职的官员或临时派遣到外地执行任务的人。这里的“外”意为外地、外地的地方,“郎”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称谓,如“书郎”、“舍人郎”等,泛指年轻、有才学的男子担任某种职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外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更多地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以下为几个造句示例(基于古代情境):

  1. 朝廷派下了许多外郎去各地监察官吏的廉洁情况。
  2. 这位年轻有为的书生被选拔做了外郎,前往南方边疆执行公务。
  3. 某一地方发生叛乱后,皇帝命令几位外郎前去平定局面。
  4. 朝廷为了加强地方治理,设立了一套由中央派遣外郎来地方任职的新制度。
  5. 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有描述外郎在远离家乡的异地所经历的风土人情与个人情感。

这些造句意在说明“外郎”这一角色的特点:通常是由中央选派至地方执行特定任务或负责特定区域管理的角色。不过,由于该词较为古僻,在现代实际使用中较少见,更多的是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或是某些特定的文史情境讨论之中。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láng,là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