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肉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肉的简介:

tǔ ròu
1.蚌蛤类软体动物。《文选.郭璞<江赋>》:"玉珧海月,土肉石华。"李善`引《临海水土物志》:"土肉,正黑,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吕延济注:"并水虫,蚌蛤之属。"一说,即鹿角菜。 2.谓泥土。

  • AI解释

关于“土肉”一词,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在标准汉语中,并没有直接以“土肉”作为词汇使用的情况。这个词可能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被提及或创造出来,用于特定的目的或者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但是,按照通常的语言和常用语料库,“土肉”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并不常见,更可能是由“土地”与“肉体”的组合而产生的表达。

在没有明确上下文的情况下,我尝试根据可能的用法来推测其意义,并提供一些解释:

  1. 比喻性使用:如果这个词被用来比喻某种特殊或不寻常的情况,“土肉”可能会被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身体或者人的状态与土地紧密结合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极端的说法,在非正式或者文学性的表达中出现。

  2. 地域方言:有可能在某些地方方言中,有着特殊的词汇用法,其中“土肉”可能有特定的含义或使用场景。

基于上述推测性解释,请参考以下五个造句,注意这些句子是按照上述假设创作的,并不代表标准汉语中的正确用法:

  1. 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只有土肉相连的生命才能勉强生存。
  2. 他仿佛整个人都融进了这片土地之中,成了真正的“土肉”一员。
  3. 这个地区因为连年干旱,农民们的辛苦劳动只能换来一片土肉干涸的田地。
  4. 土肉一体的理念在这片大地上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5. 为了保护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决心让这里变成真正的“土肉”乐园。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假设性解释而创作的例子,并不代表实际存在的用法或语义。在正式的汉语表达中,“土肉”的使用并不常见。如果遇到这个词组或表达,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的背景和上下文以准确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ròu

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3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