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参政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民参政会的简介:
guó mín cān zhèng huì
抗日战争时期由各抗日党派代表组成的国家最高咨询机关。参政员由国民政府遴选产生。但实际上国民党员占大多数,中国共产党的参政员仅七人。参政会对国民政府的政策措施没有约束力。1938年,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此后三届参政会会议均在重庆召开。1948年3月,国民参政会宣布结束。
抗日战争时期由各抗日党派代表组成的国家最高咨询机关。参政员由国民政府遴选产生。但实际上国民党员占大多数,中国共产党的参政员仅七人。参政会对国民政府的政策措施没有约束力。1938年,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此后三届参政会会议均在重庆召开。1948年3月,国民参政会宣布结束。
- AI解释
《国民参政会》这一词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含义,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推动民主政治进程而成立的一种组织形式。以下是对其详细的解释:
解释
- 背景:国民参政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前身或早期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 目的与性质: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共两党及其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组织形式,旨在为和平建国、实现民主而共同努力。参政会成员可以参与国家重要政策的讨论和建议过程,但不直接行使政府权力。
- 历史地位:国民参政会的存在和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变迁中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造句
- 国民参政会在那个时代被视为推动民主进步的重要尝试之一。
- 虽然国民参政会最终未能长期存在,但它对当时社会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 在讨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时,许多人都提到了当年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建议和主张。
- 国民参政会议案中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 研究国民参政会的历史可以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视角。
分词解释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参
cān,shēn,cēn,sān
1 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2 相间,夹杂:~杂。~半。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4 探究,领悟:~悟。~透。~破。~禅。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6 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
政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