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的简介:

wài jǔ bù yǐn chóu,nèi jǔ bù yǐn zǐ
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 AI解释

这句话“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它表达了选拔人才或推荐人选时的一种公正态度。具体来说,“外举不隐仇”意味着即使对方是自己的敌人,在需要推荐合适的人选时也不隐瞒;而“内举不避亲”则是指在选择适合的候选人时,即便这个人与自己有亲属关系,也不会因为这种关系而有所偏废。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公正无私、重视能力高于一切的原则。在选拔人才或推荐人选的过程中,不论是对立者还是亲人,都应以客观标准来评价,确保选材过程公平合理。

以下是五个使用该成语的造句:

  1. 在这次公司的人才招聘中,领导强调了“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以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透明。
  2. 面试官在对候选人进行考核时,严格遵循“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避免因个人关系影响判断。
  3. 为了保证选举结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他承诺会坚持“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来推荐候选人。
  4. 当选的团队成员们均表示,他们会遵循“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这一原则,在未来的工作中共同促进组织发展。
  5. 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着“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的用人标准,从而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yǐn,yìn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2 伤痛:~恻。3 怜悯:恻~之心。

chóu,qiú

1 深切的怨恨:~敌。~恨。~视。疾恶如~。同~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nèi,nà

1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