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的拼音、解释、组词
伯劳的简介:
bó láo
1.鸟名。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毛传:"鵙﹐伯劳也。"《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1.鸟名。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毛传:"鵙﹐伯劳也。"《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名。鸟纲燕雀目伯劳科。种类多,以台湾常见的红尾伯劳为例,体型较雀稍大,头、颈、背部呈珠灰色,至腰部渐转为红褐色。常在草坡、疏树林或农田村舍附近活动,常立于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虫、蛙类、蜥蜴。成语中的「劳燕分飞」,劳指的就是伯劳鸟。【例】屏东恒春一带每年九月后,都有伯劳来访,我们应当好好保护这批大自然的访客。 ◎
1. 动物名。鸟纲燕雀目伯劳科。种类多,以台湾常见的红尾伯劳为例,体型较雀稍大,头、颈、背部呈珠灰色,至腰部渐转为红褐色。常在草坡、疏树林或农田村舍附近活动,常立于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虫、蛙类、蜥蜴。成语中的「劳燕分飞」,劳指的就是伯劳鸟。如:「屏东恒春一带每年九月后,都有伯劳来访,我们应当好好保护这批大自然的访客。」
《伯劳》一词在古文中特指一种鸟名,学名为“丽色鵙”,属于雀形目伯劳科。这种鸟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详细解释
- 伯劳的特征:伯劳体型较大,羽毛通常为棕色或灰色调,具有明显的黄色或白色的眉纹和喉斑,叫声独特而响亮。
- 文化含义:
- 在中国古诗文中,“伯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孤寂或者秋天。因其迁徙特性,古人常用其比喻分离、分别之意,也有将它与秋日的肃杀联系起来。
- 《孔雀东南飞》中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但此处提到的伯劳多用于引申表达情感上的疏远或离别。
造句
- 秋天到了,林中的伯劳开始陆续迁徙南飞。
-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句诗中隐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其中“自君之出矣”有几分像伯劳飞走后留下的空洞。
- 诗人常以伯劳为意象,用其象征离别与孤寂的情感体验。
- 窗外的伯劳已开始集结南飞,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秋风带来的忧郁。
- “孤雁难寻千里远,独木难支万重山。伯劳虽去犹能归,人却无处觅踪影。”这句诗通过“伯劳”的迁徙与留下的对比,表达一种对远方或失去之物的深切思念。
以上是对《伯劳》一词的解释以及五个相关造句的例子。请注意,其中某些句子中的伯劳意象主要是用来象征离别和孤寂,并非指实际存在的伯劳鸟类本身。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