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孝谷(1873-1937)的拼音、解释、组词

曾孝谷(1873-1937)的简介:

zēng xiào gǔ(1873-1937)
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四川成都人。清末留学日本学习美术。1906年与李叔同等在东京创办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

  • AI解释

《曾孝谷(1873-1937)》这一词条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孝谷先生的介绍。曾孝谷是近代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也是中国话剧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详细解释

身份背景

曾孝谷,字伯子,出生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逝世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他是湖南湘乡人,是清末民初时期活跃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早年赴日留学,接受西方艺术教育,在日本期间,深受日本维新运动的影响。

艺术成就

曾孝谷在绘画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素描和油画,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在国内推广写实主义画风,对推动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话剧贡献

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作为中国话剧运动先驱之一的身份。1907年,曾孝谷与李叔同等人在日本东京共同创办了“春柳社”,并参与了《茶花女》等话剧作品的演出,这标志着中国话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教育贡献

回国后,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多所艺术院校担任教授,并积极推动艺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曾孝谷的努力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造句

  1. 曾孝谷先生的绘画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画作常在美术馆展出。
  2. 在中国话剧史中,曾孝谷先生被誉为“话剧之父”,他对中国戏剧事业的影响深远。
  3. 受到曾孝谷等人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教育者努力传承和发展美术文化。
  4. 曾孝谷不仅是中国近代绘画的重要人物,也是推动中国话剧发展的先驱之一。
  5. 每当人们谈论起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时,都会提到像曾孝谷这样为艺术和教育作出贡献的人物。

分词解释

zēng,céng

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2 同“ 增 ”,增加。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4 姓。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丧服:戴~。~衣。4 姓。

1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河~。2 喻困境:进退维~(进退两难)。3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百~。4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物。~米。稻~。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