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的拼音、解释、组词

最后的晚餐的简介:

zuì hòu de wǎn cān
壁画。意大利达·芬奇作于1495-1497年。取材于《新约全书》中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画面上泰然自若的耶稣坐在正中,十二个使徒分为四组。除犹大颓然后仰,神色慌乱外,其余十一人各依其性格而表露惊恐、愤怒、怀疑等神态。人物左右呼应,相互衬托,取得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基督受难前夕,召集十二门徒举行诀别的晚餐,并教以互助互爱的诫命。历代欧洲美术家常用为绘画或雕塑的题材,其中以达文西在米兰郊外的小教堂所绘的壁画,最为出名。

1. 内容在描绘耶稣基督受难前夕,召集十二门徒举行诀别的晚餐,并教以互助互爱的诫命。历代欧洲美术家常作为创作的题材,其中以达文西在米兰郊外的小教堂所绘的壁画,最为出名。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一幅油画,描绘了耶稣与他的12位门徒共进最后一顿饭的情景。这幅画作于1495年至1498年期间,在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的餐厅内绘制完成。在画面中,耶稣坐在桌中央,宣布自己将被出卖的消息,其他人物则各持不同表情和反应,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冲突。

详细解释

  • 主题:作品的主题是揭示人性中的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的对比。
  • 构图技巧:达芬奇利用透视法创造出深度感,并通过人物的表情和手势表达出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如耶稣的手势暗示着秘密,犹大则显得十分不安。
  • 色彩运用:画面中大量使用了冷暖色调的对比,强化了场景的情感氛围。

造句

  1. “《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史上最经典的画作之一,它不仅仅展示了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艺,更是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各种面貌。”
  2. “参观美术馆时,我被那幅巨大的《最后的晚餐》所震撼,每个门徒的表情都让我感受到当时情感的复杂性。”
  3. “电影中的关键一幕正是对《最后的晚餐》场景的致敬,角色们各自坐在餐桌上,仿佛也在经历一场灵魂的拷问。”
  4. “在解读这幅画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脸部表情和手势,还要注意背景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
  5. “就像《最后的晚餐》一样,在面对重要的人生抉择时刻,每个人的反应都会反映内心真正的想法。”

通过这些造句的例子可以看到,《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个关于人性、情感及决策的重要故事。

分词解释

zuì

1 极,无比的:~大。~高。~初。~终。~为(wéi )。2 聚合:忧喜~门。3 合计:“~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dí,dì,de

1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wǎn

1 太阳落了的时候:~景。~霞。~会。~报。2 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来~了。~年。~期。~节。~婚。3 后来的:~生(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辈。4 姓。

cān

1 吃:~具。~厅。聚~。风~露宿。2 饭食:早~。西~。3 量词,指一顿饭:一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