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本子的简介:
běn zǐ
①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册子:笔记~ㄧ改~(评改作业)。②版本:这两个~都是宋本。③指某些证件:考~(通过考试取得驾驶执照或其他合格证书)。
①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册子:笔记~ㄧ改~(评改作业)。②版本:这两个~都是宋本。③指某些证件:考~(通过考试取得驾驶执照或其他合格证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树干。《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他想著大树本子上,有几个䩤靼,好借脚力,相在肚里了,跳上树根,一步步攀缘而上。」
2. 装订成册的簿本、册子。《儒林外史》三四回:「小弟为泰伯祠的事,奔走了许多日子,今已略见规模,把所订要行的礼乐送来请教。」
3. 版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翻开第一页看时,却是一个手抄的本子。」
《本子》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最常见的一种是指记录事情、笔记或者草稿用的小册子或薄本,通常指纸质的记录物。
详细解释:
- 书籍的基本单位:在出版行业中,“本”常用来表示一本书。
- 草稿本/笔记本:用于写作或记录工作、学习中的各种信息和想法。
- 正式文档:有时也特指某些官方文件或者合同,如“业务本子”。
造句:
- 我们今天的会议纪要请记在本子上,方便会后回顾。
- 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本子,开始认真地记录。
- 这次项目报告的初稿我已经写在一个草稿本子里了,接下来要仔细修改一下。
-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携带手抄的诗集和笔记本,记录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思考过程。
- 为了保证合同条款清晰无误,在正式签署前我们应当先在专门的文件本子上详细核对一遍。
这些造句旨在展现《本子》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用途。
分词解释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