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信誓的拼音、解释、组词

旦旦信誓的简介:

dàn dàn xìn shì
旦旦:诚恳的样子。指誓言诚恳可信。同“信誓旦旦”。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信誓旦旦」。见「信誓旦旦」条。

2. 此处所列为「信誓旦旦」之典源,提供参考。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緫角1>之宴,言笑晏晏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解〕 (1) 緫角:结其发,聚为两角,为古时未成年男女的发型。 (2) 晏晏:和柔的样子。 (3) 反:通「返」。

3. 此处所列为「信誓旦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扣除六篇有目无辞者,共三百零五篇,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也是当时北方文学的代表。其中「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本由诸侯采撷其国的民歌,贡献于天子,并由乐官统筹汇整。《诗经》中共分十五国风。「卫风」即为古卫国的歌谣,故址约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氓〉一诗,则是弃妇自诉怨伤之诗。在诗中女性自诉:他们本是结发夫妻,新婚之时,谈笑何等欢乐,而厮守到老的誓言又是何等诚恳,如今丈夫居然不念旧情,狠心将自己抛弃。既然丈夫完全不念旧情,自己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后来「信誓旦旦」被用来指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可信。

1. 将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忠实。《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求名检事,殊为未孚。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也作「信誓旦旦」。

《旦旦信誓》这一词语并非汉语中常见的固定词汇,因此需要从上下文或者其构成部分来理解。它可能由“旦旦”和“信誓”两个词组成。“旦旦”,常用来形容事物确定性高、每天都会发生的情况;而“信誓”指的是真诚的誓言或承诺。综合来看,“旦旦信誓”可能是用来形容那些天天重复出现且保持不变的承诺或誓言,强调这种承诺的真实性和恒定性。

造句示例:

  1. 尽管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但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决心却如《旦旦信誓》般坚定不移。
  2. 他每天都在练习演讲,用《旦旦信誓》的态度确保自己不会忘记每一个细节。
  3. 这份合同的条款非常清晰,《旦旦信誓》地保证了双方都能遵守承诺。
  4. 她每天早晨都会花时间阅读诗歌,这种《旦旦信誓》的习惯让她的心灵保持了平静与宁静。
  5. **他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如同《旦旦信誓》,每一步都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

需要注意的是,“旦旦信誓”并非一个标准的成语或俗语,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被理解为表达一种坚定、不变承诺的意思,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

分词解释

dàn

1 早晨:~暮。通宵达~。枕戈待~。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花~。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xìn,shēn

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 崇奉:~仰。~徒。4 消息:~息。杳无音~。5 函件:~件。~笺。~鸽。~访。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 同“ 芯 ”。8 姓。

shì

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2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