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举的简介:

gōng jǔ
共同推举:~代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共同推举。如:「董事长被公举为同业公会理事长。」

关于“公举”这个词,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从字面来看,“公”可以理解为公共的、公正的;“举”则常有推荐、推选的意思。结合这两个字义推测,“公举”的本意可能是指在古代某种制度下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选举或推荐。但是,这个词语并没有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也未在常见的语言学文献中找到明确定义,因此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释义。

不过,在历史文献和特定语境中,“公举”有时用来指代由公众举荐或推选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地方选举制度或者人才选拔机制中。它可能涉及到了较为正式且公开的推荐过程。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这里尝试根据上述推测提供几个造句的例子:

  1. 为了解决基层干部问题,当地官员决定采用公举的方式选出合适的候选人。
  2. 在古代,地方上的重要职位往往通过公举产生,以保证选拔过程的公正性。
  3. 新的教育政策中提出要改革原有的公举方式,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4. 这次人才招聘会采用公举机制,让企业和求职者直接进行交流和选择。
  5. 为了确保团队成员的能力与贡献得到认可,在项目开始前通过公举选出核心领导层。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公举”可能的含义创造出来的,并非实际存在的用法。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调整。如果“公举”一词出现在特定文献或文件中,建议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以获取准确含义。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