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养民的简介:

yǎng mín
1.养育人民。

  • AI解释

养民》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强调政府应当注重教育、抚养和管理民众。在这一观念中,“养”字意味着抚育、养育或供养,而“民”则指普通百姓或是人民。整体来说,《养民》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认为统治者有责任确保民生稳定、社会和谐。

详细解释

  1. 教育与培养:强调通过教化来引导民众,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知识水平。
  2. 经济保障:关注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基本物资的充足供应。
  3. 社会福利:重视恤贫济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缓解贫困问题。
  4. 法律秩序:强调法治与仁政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养民的理念被看作是治国的根本,君主们往往认为只有关心百姓的福祉才能稳固政权。
  2. 政府提出了多项措施来养民,其中包括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
  3. 孔子提倡“仁政”思想,其核心就是在治理国家时要注重养民,这反映了他对于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的追求。
  4. 某些历史时期,统治者实施了诸如减免税赋、发放救济粮等政策来养民,以期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5. 今天,在新的社会治理框架下,“养民”这一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强调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进人民福祉。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养民”的内涵及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yǎng

1 抚育,供给生活品:~育。赡~。抚~。~家。2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花。~殖。3 生育,生小孩儿。4 抚养的(非亲生的):~子。~父。~母。5 教育,训练:培~。教~。6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病。~心。~性。休~。营~。~精蓄锐。7 保护修补:~路。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