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蠹的简介:

wǔ dù
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

  • AI解释

五蠹》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所著的一篇论文,属于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五蠹》中,韩非子提出了“五蠹”(dù)的概念,即五个危害社会进步的因素或现象,以此来批判当时盛行的风俗习惯、官僚机构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学派思想。

五蠹》详细解释

  1. 儒士:这里主要是指那些空谈道德而不去实践的人。
  2. 侠客:通常指的是那些为了私利而行侠仗义,甚至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人。
  3. 工商之民:指的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这些人因为财富与技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用。
  4. 刑余之人(即被流放或受过刑罚的人):这些人被认为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不再享有完整的公民权。
  5. 贫民:这里指的是那些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的社会底层人民。

韩非子认为,上述五类人或是由于不切实际的观念,或是因为社会地位低下,或是因为行为方式不合时宜,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他提倡建立一个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政治体系,通过法律来管理国家和民众的行为。

造句

  1. 在现代社会中,“五蠹”现象依旧存在,比如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实干的人。
  2. 韩非子的《五蠹》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批判,提醒我们要警惕各种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3. 尽管现代企业不再像古代那样严格区分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地位高低,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工商之民”仍然可能受到歧视或不被重视。
  4.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应该消除所有“五蠹”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5. 通过学习韩非子的《五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面对社会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方法。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1 蛀蚀器物的虫子:~虫。木~。书~。~鱼。2 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蛀。~害。~弊(弊病,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