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厢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西厢的简介:

nán/nā xī xiāng
1.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王实甫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明李景云南戏《莺莺西厢记》和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陆天池西厢记》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杂剧名。作者一为明李日华,一为明陆采。内容皆是将王实甫北曲《西厢记》改为南词的音律,以别于北曲。

《南西厢》,亦称为《西厢记诸宫调》,是中国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之一,但“南西厢”通常并非专指这部完整的戏剧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西厢记》在南方艺术形式中的演绎或变体的描述。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之女崔莺莺之间因壁厢而发生的爱情故事。这部剧作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文学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受人们喜爱。在南方的戏曲中,《西厢记》也有多样的演绎版本,其中“南西厢”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方戏曲版本。

造句:

  1. 京剧《西厢记》广为人知,而《南西厢》则是它在南方地区的另一种演绎形式。
  2. 在江南的小剧场中,《南西厢》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吸引了无数观众。
  3. 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再现了《南西厢》中的经典情节,让现场的观众如痴如醉。
  4. 为了更好地传承《西厢记》,许多地方戏曲团开始尝试创作出《南西厢》这样的新版本。
  5. 小说家在创作时受到了《西厢记》和《南西厢》的启发,为故事增添了许多生动的情节。

请注意,“南西厢”这一表述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具体指代的是哪一种艺术形式或改编作品。如需更准确的信息,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背景。

分词解释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xiāng

1 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东~房。西~房。2 边,方面:这~。3 靠近城的地区:城~。关~。4 戏院或影院里特别隔开的座位:包~。5 车里容纳人或货的地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