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的拼音、解释、组词

卧龙的简介:

wò lóng
①睡卧着的龙:盘根似卧龙。②比喻隐居的贤才、未用于世的杰出人才:卧龙从古混渔樵。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睡卧的龙。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2. 比喻隐居而未显达的旷世奇才。《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卧龙》一词常用来比喻才华横溢、隐居不仕的人,尤其指那些具有卓越才能却选择暂时隐居或未被广泛认识的人。它最早出自于三国时期,描述的是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被世人称为“卧龙”,因为他在南阳郡的一处山中潜心钻研学问和兵法,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相助。

在现代语境中,“卧龙”通常用来比喻那些拥有特殊才能或知识的人,在某个领域或是尚未被发掘、还未展露头角的杰出人物。这一词语常带有赞美与期待之意,暗示着未来这位“卧龙”的出现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和贡献。

造句:

  1. 他虽然目前还是一颗未被发现的明珠,但他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在文学领域里绝对可以成为未来的“卧龙”。
  2. 经过几年默默无闻的研究工作后,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终于成为了科技界的“卧龙”,他的研究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3. 公司的新任经理被誉为公司里的“卧龙”,他以惊人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
  4. 在文学圈内,她是一位才华横溢但未被广泛认识的作家,人们期待着她的作品能成为新的“卧龙”现象。
  5. 李教授在学术界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但他被认为是未来物理学界的“卧龙”,因为他的理论已经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分词解释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