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贡的拼音、解释、组词
副贡的简介:
fù/pì gòng
1.清代科举取士,在乡试中备取的列入副榜,得入太学肄业,称为副贡。
1.清代科举取士,在乡试中备取的列入副榜,得入太学肄业,称为副贡。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乡会试因名额限制,未能列于正榜而文字优良者,于发榜时,别取若干,列其姓名于正榜之后,称为「副贡」。也称为「副榜」。
《副贡》的详细解释
副贡:古代中国的一种贡品制度,通常指在正式进贡之外,作为额外赠送或礼尚往来的礼物。这种形式的进贡往往带有外交性质,在维持和加强与外国或其他地方的友好关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历史背景: 在清朝时期,《清会典》等文献中多次记载了副贡的相关制度。
- 用途:通常用于表达对友邦或使者的敬意,也可作为互赠礼品以表示双方友谊。在一些情况下,它还体现了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 形式:副贡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珍稀动植物标本、工艺品、书法作品等。
造句
-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朝廷常通过赠送“副贡”来表达友好之意。
- 明朝使节出访时,除了携带官方文书外,还会附赠一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作为副贡之礼。
-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两国互换的“副贡”,不仅展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还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与友谊。
- 为庆祝两国建交五十周年,两国政府交换了一批象征着和平与发展意义的珍贵文物作为副贡。
- 在古代东亚外交中,“副贡”是常见的一种方式,它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