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1865-1936)的拼音、解释、组词

段祺瑞(1865-1936)的简介:

duàn qí ruì (1865-1936)
皖系军阀首领。安徽合肥人。协助袁世凯创建北洋军,任第六镇统制。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袁死后控制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扩充皖系实力,并与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相对抗。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战败下台。1924年又被推为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曾抵制国民会议,破坏反帝斗争,屠杀爱国民众。1926年被冯玉祥驱逐下台。

  • AI解释

段祺瑞(1865-1936)

段祺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他生于安徽凤阳,晚清时期入伍,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和民国初年的复杂历史阶段。他的政治生涯涵盖了辛亥革命后至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近半个世纪,在中国政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要经历:

  1. 北洋军阀时代:段祺瑞曾是皖系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其军事才能和权谋手腕著称。
  2. 政治生涯:他担任过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重要职务,并在一系列政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3. 外交活动:段祺瑞在中外关系方面也有较多涉猎,尤其是与日本的关系较为复杂。

评价:

段祺瑞的政治生涯复杂多面。一方面,他作为政治家,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由于其政治手段和态度备受争议,也被批评为“不择手段”的人物。总的来说,他的个人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造句

  1.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段祺瑞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成功地平定了多起国内叛乱。
  2. 段祺瑞因为与日本的密切关系而在民国政坛上备受争议。
  3. 对于段祺瑞的政治遗产,学者们至今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 尽管段祺瑞在某些关键时刻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他的很多行为也饱受非议。
  5. 历史上关于段祺瑞的记载既有正面评价也有负面批判,体现了其复杂的人格特质。

这些造句旨在从不同角度描绘段祺瑞的政治生涯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分词解释

duàn

1 事物、时间的一节:阶~。地~。片~。~落。2 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工~。机务~。3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位。4 同“ 缎 ”,绸缎。5 同“ 锻 ”,锻炼。6 姓。

ruì

1 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玉(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执玉器的统称)。~节。~符。2 吉详,好预兆:~气。~芝。~签。~雨。祥~。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