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602-664)的拼音、解释、组词
玄奘(602-664)的简介:
xuán zàng/zhuǎng (602-664)
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原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烂陀寺受学,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645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记旅行途中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即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
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原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烂陀寺受学,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645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记旅行途中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即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
- AI解释
详细解释
玄奘(公元602年-664年)
- 人物简介:
-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翻译家和旅行家。他以求法为己任,徒步西行取经,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习佛法,并将所学带回中国。
-
主要贡献:
- 研究领域广泛,精通戒律,擅长因明学和唯识学;
- 创立了“窥基学派”,对佛教义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化整理;
-
主要成就在于翻译佛经,共译出75部1335卷。
-
历史贡献:
- 通过取经,将大量印度佛教经典及文化带回中国,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所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地理及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
个人品质:
- 勤奋好学,坚持不懈;
- 艰苦卓绝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
- 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忠诚态度。
造句
-
玄奘大师以其超人的毅力,在取经路上克服了无数困难。
-
我们应当学习玄奘大师那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
这次文化交流活动,就像是现代版的“西天取经”,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正如当年玄奘大师一样不畏艰险。
-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与宗教思想,我们需要像玄奘大师那样,不断探求真谛,传播真理。
-
玄奘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到底。
分词解释
玄
xuán
1 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妙。~奥。~理(① 深奥的道理; ② 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学。~秘。2 虚伪,不真实,不可靠:~想。~虚。3 黑色:~青(深黑色)。~武(① 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 ② 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