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腊明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腊明经的简介:

bái là míng jīng
1.见"白蜡明经"。

  • AI解释

实际上,“白腊明经”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语或成语,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这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拼写错误。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直接以“白腊明经”为名的术语、典故或者是特定的文化用语。

不过,在古代文献和一些方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或表达方式,但它们通常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联,并且需要具体的上下文才能理解其确切含义。如果“白蜡明经”是指某种古代关于教育或者科举考试的术语,可能需要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

不过,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请允许我假设一个场景:假如“白腊明经”是对某一种传统技艺或学问的学习和传承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解释

  • 白蜡: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象征纯净、高洁或者某种工艺材料。
  • 明经:在古代中国指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来获得学者身份的一种方式,通常考察儒家经典知识。

因此,“白腊明经”可以理解为通过学习和实践一种特定技艺或学问而达到精通水平的过程,这既强调了技艺的纯净性(如使用白蜡作为媒介),也强调了对其深刻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性(如“明经”所代表的意义)。

造句

  1. “他从小跟随师父学习吹糖人手艺,如今已经能够做到炉火纯青,堪称‘白腊明经’。”
  2. 在这个文化传承节目中,我们将展示许多‘白腊明经’的传统手工艺。
  3. 她的书法技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展现了‘白腊明经’的精神风貌。
  4. 为了能成为‘白腊明经’级别的匠人,他花了十年时间磨炼技艺。
  5. 白腊明经’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精深理解与实践的过程。

请注意以上为基于假设场景的解释及造句,并非真实存在的词语或成语。如果“白蜡明经”是特定领域内的术语或者专有名词,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là,xī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3 姓。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