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折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折子的简介:
bái zhé zǐ
1.旧时用于练字习文的空白折子。 2.旧时用于写呈文﹑公文的空白折子。亦借指呈文﹑公文。 3.记录钱物的折子。
1.旧时用于练字习文的空白折子。 2.旧时用于写呈文﹑公文的空白折子。亦借指呈文﹑公文。 3.记录钱物的折子。
- AI解释
《白折子》在古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文书形式或特定场合使用的一种文件。通常情况下,“白折子”可以理解为一种向皇帝或上级呈递的书面报告,主要用于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或者申诉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并非出自正规的历史文献或语料库,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正式的文字资料中,类似描述可能被表述为“白折”、“奏折”等形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正式的书面报告形式,在古代中国官僚体系中用于向上级陈述意见、反映情况等场合。“白”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报告的内容是向皇帝或上级直接呈送,不经过其他部门转递;“折子”可能是指报告的形式,它通常较为简洁明了,直陈其事。
下面提供五个关于“白折子”的造句示例:
- 历史上许多官员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常常会撰写《白折子》,直接向皇帝呈送。
- 这次的《白折子》内容详实,不仅列举了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 为确保机密性,《白折子》通常由专人负责收发,并在传递过程中严格保密。
- 尽管撰写《白折子》需要谨慎和智慧,但许多忠臣良将都凭借这种形式向朝廷贡献了重要的见解与建议。
- 在古代中国官场中,“写好一封好的《白折子》,几乎是所有官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请注意上述造句中的“白折子”是根据其可能的意义进行的假设性描述,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请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资料。
分词解释
白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折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