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壝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壝的简介:

wài wéi
1.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

  • AI解释

外壝》在古代汉语中是指围绕城池或宫殿外部的一圈防御性建筑,通常用于加强城市的防护能力。壝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围墙或者护城河等外围防御设施的一部分。

详细解释

  • 壝(wèi):在这个语境下,主要指的是城墙、壕沟或是围绕城池的防御性建筑。
  • 外壝:即外部的防御工事,用于保护城内居民和重要建筑物免受敌人的侵袭。除了常见的土筑或石砌的墙垣之外,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包括了护城河等设施。

造句

  1. 古代的都邑中,外壝作为重要的防卫设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这座城市的外壝经过多年的风化已经不再坚固如初,但依然能够抵御小规模的侵犯。
  3. 在古代战争中,控制了敌方的外壝就意味着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4. 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者,先民们在城市周围修建了一道坚固的外壝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5.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得日新月异,但在一些古城的修复工程中,仍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他们所建造的外壝遗迹。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