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沐猴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龙沐猴的简介:

tǔ lóng mù hóu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 AI解释

实际上,“土龙沐猴”并不是一个标准成语或者常用词汇,它似乎是由两个词组合而成:“土龙”和“沐猴”。我们需要分拆来看:

  1. 土龙: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明确的含义。可能是指某种传说中的生物或艺术形象,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

  2. 沐猴:在古代文献中,“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指的是一种比喻,形容外貌上装模作样、内心却与外表不符的人。这里的“沐猴”,实际上是指猕猴,古代认为它经常用水洗头,故称。

将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固定表达或成语。“土龙沐猴”这种表述可能带有比喻义,但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其含义才能使用。因此,在实际语境中,“土龙沐猴”很可能是一种自创的说法或者特定情境下的比喻性表达。

造句

由于“土龙沐猴”的组合并非标准说法,这里尝试根据“土龙”和“沐猴”的单独解释提供五个可能的句子:

  1. 这个新来的同事虽然穿着得体,但工作上并不起色,就像一个穿着华贵衣服的沐猴一样。
  2. 我们不能被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土龙所迷惑,要真正了解它们的本质。
  3. 尽管他外表很显眼、很强势,但他的行为却如同一只被洗头的猴子一般显得滑稽可笑。
  4. 每次开会时都特别注意仪态的李经理,就像是戴着土龙面具的沐猴一样引人注目。
  5.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人的外表和地位就轻易下结论,他们可能是只在穿著华服的土龙和沐猴之间徘徊的人。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土龙”和“沐猴”的单个意义编写的,并非直接结合成一句完整的成语。如果你有特定情境或想要表达的意思,请进一步说明,这样可以提供更贴切的说法。

分词解释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1 洗头发:~浴。栉风~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2 润泽,或受润泽:~恩。3 古代官员休假:~日。休~。4 整治:助之~椁。5 米汁。6 姓。

hóu

1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行动灵活,好群居:~子。猿~。~戏。~头。~拳。~枣(中医指猕猴内脏的结石)。2 喻机灵的人:~儿精。3 方言,乖巧,机敏(多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