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仪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威仪的简介:
sì wēi yí
1.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
1.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
- AI解释
《四威仪》这个词出自佛教用语,是描述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姿态表现。在佛教中,人们讲究在四种不同的行为状态(坐、立、行、卧)下都应该表现出庄重恭敬的态度。这些态度不仅是对外在形象的约束,也是内在精神修养的一种体现。
- 坐威仪:坐时应端坐正直,脊背挺拔,双手可自然放置于膝盖或双掌合十置于胸前。
- 立威仪:站立时要保持身直如竿,不可歪斜,两脚可以并拢,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
- 行威仪:行走时步伐轻缓稳重,注意不要发出过大的声音或影响他人,眼神平视前方,不左顾右盼。
- 卧威仪:睡卧时要选择合适的姿势,避免过分放纵自己,保持身体的舒适同时注意不要损害他人(如共处一室)。
以下为五个使用“四威仪”造句的例子:
- 学习和修行中,我们不仅要在言行举止上遵守四威仪,更要在内心修养上下功夫。
- 在寺庙参观时,我们应该保持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符合坐、立、行、卧四威仪的标准。
- 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四威仪,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 参加重要会议前,他特别提醒自己要注重自己的四威仪表现,以免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四威仪,我们不仅能够提升个人修养,也能促进身心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四威仪”的解释及其五个造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威
wēi
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2 凭借力量或势力:~胁。~慑。
仪
yí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