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头陀僧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脚头陀僧的简介:

xíng/háng jiǎo/jué tóu/tou tuó sēng
1.即行脚僧。

  • AI解释

词语“行脚头陀僧”是一个佛教术语,主要指的是在佛教中一种特殊的修行者。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

  1. 行脚:原意是行走、游览或旅行的意思,在这里特指僧侣为了修行和传播佛法而进行的步行旅行。
  2. 头陀僧:“头陀”为梵语“修多罗”的音译,意为苦行。头陀僧指的是通过艰苦修行来净化心灵、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佛教徒。

合起来,“行脚头陀僧”是指那些为了弘扬佛法和修炼身心而行走四方的僧侣。他们通常以步行为主,不依赖世俗生活,过着简朴甚至艰苦的生活方式。

造句

  1. 在中国古代,许多行脚头陀僧穿行于山川之间,传播佛教教义。
  2. 行脚头陀僧在他们的旅程中常常会经过一些荒僻之地。
  3. 这位头陀僧每日都在行脚,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
  4. 由于长期的行走和简朴的生活,这位行脚头陀僧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许多。
  5. 行脚头陀僧为了实现心灵解脱,常常会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冥想。

这些句子描绘了行脚头陀僧的形象以及他们在修行和传播佛法过程中的生活状态。

分词解释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jiǎo

1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心。~掌。~背。~跟。~步。~印。~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镣。~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2 最下部:~注。山~。墙~。3 剩下的废料,渣滓:下~料。4 〔~本〕表演戏剧或拍摄影视所依据的底本。5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夫。~行(háng )。~钱。拉~。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sēng

1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侣。~尼。~人。~众。~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