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的拼音、解释、组词
衙前的简介:
yá qián
1.宋代职役之一。唐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初无固定役法。仁宗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嘉佑治平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
1.宋代职役之一。唐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初无固定役法。仁宗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嘉佑治平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
- AI解释
《衙前》的详细解释
衙前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职能为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宋朝时期较为常见,是一种在乡村设置的基层管理者。其职责主要是征收赋税、管理民事纠纷等,具体而言:
- 职责:负责征税和管理当地居民,组织劳役等工作。
- 性质:衙前由乡人轮流担任或由政府直接任命,有的地方可能为世袭职位。
- 地位:虽然属于基层官吏,但衙前的地位相对较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视为半官方性质的角色。
造句
- 在宋朝时,每个村都有一个衙前负责管理当地的赋税征收事宜。
- 小张是今年的衙前,负责组织村民完成春耕和秋收期间的劳役任务。
- 村里的老刘曾经担任过多年的衙前,对村里的事务非常熟悉。
- 由于衙前直接与百姓打交道,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 随着历史的发展,衙前这一职务逐渐被更为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所取代。
以上是对词语《衙前》的解释及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