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之鬼的拼音、解释、组词
若敖之鬼的简介:
ruò áo zhī guǐ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 AI解释
《若敖之鬼》这个成语出自于春秋时期的吴楚之战,是形容那些因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无所归依的人,其情感基调为悲凉与无奈。
详细解释:
- 出处:此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四年》,原文中有“若敖之鬼馁而,谁使食之?”这句话,具体描述的是楚国的若敖氏家族成员在国破家亡后无人祭奠,饥寒交迫的情景。
- 含义:形容流离失所、无所归依的人,常用来表达对那些失去故土或亲人的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造句:
- 这些老人背井离乡多年,如今孤苦伶仃地生活着,真叫人想起《若敖之鬼》的悲凉。
- 随着战争的结束,许多难民变成了《若敖之鬼》,他们渴望回到故乡重建家园。
- 为了安抚失去亲人的士兵们,《若敖之鬼》的故事被用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他们困境的理解。
- 在纪念会上,人们讲述《若敖之鬼》的故事,以此唤起大家对历史苦难的反思与同情。
- 尽管时代变迁,但《若敖之鬼》这个成语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无家可归的灵魂。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成语的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也体现了它的深刻含义。
分词解释
若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鬼
guǐ
1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魂。~魅。~蜮(①鬼怪;②阴险害人的)。2 阴险,不光明:~话。~黠。~胎。3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烟~。~子。吝啬~。4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5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精灵。6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机灵~。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