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塾的拼音、解释、组词

里塾的简介:

lǐ shú
1.旧时乡里间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

  • AI解释

里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是古代文献中的用语。根据古文资料,《里塾》指的是古代乡村或社区内部设立的小学教育场所,是与私塾相类似的一种小型教育机构。

详细解释

  1. “里”:古代基层行政单位之一,相当于今天的村庄、社区。
  2. “塾”:指私人办学的学校或者教师讲授学问的地方。

里塾》一般指的是在乡村或较小的社会群体内部设立的小规模教育场所。这种教育形式通常由当地有学识的人士负责教学,课程内容可能包括儒家经典、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等。它反映了古代中国重视基层教育的传统,强调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

造句

  1. 古代的里塾多为文人学者所办,用来教授乡民子弟读书识字。
  2. 这个小小的里塾虽然简陋,但却是周围村落孩子学习的第一站。
  3. 村长决定在村里的老祠堂建立一所里塾,以推广文化知识。
  4. 里塾的先生不仅教学生读写算术,还传授做人的道理和耕种技巧。
  5. 在古代,很多知识分子都会在家附近办里塾,让更多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分词解释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