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杀家的拼音、解释、组词
打渔杀家的简介:
dǎ/dá yú shā jiā/gū/jie
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戏曲传统剧目。叙萧恩偕女桂英捕鱼为生,因不堪恶霸勒索,到官府告状,反被责打。父女乃借献“庆顶珠”为名杀死恶霸一家。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有的还接演桂英流落江湖,与未婚夫花逢春相逢等情节。
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戏曲传统剧目。叙萧恩偕女桂英捕鱼为生,因不堪恶霸勒索,到官府告状,反被责打。父女乃借献“庆顶珠”为名杀死恶霸一家。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有的还接演桂英流落江湖,与未婚夫花逢春相逢等情节。
- AI解释
《打渔杀家》并不是一个直接可以找到详细解释的成语或固定词汇,而是指的一出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目。该剧来自中国传统的京剧、越剧等多个剧种,讲述的是明代一位渔家少年萧天佐(即萧恩的儿子)与贪官武肃王(实为反派角色)之间的故事。剧情中,他为了家族的名誉和正义,最终选择“杀”了这个假借皇权欺压百姓的“渔翁”,因此得名《打渔杀家》。
需要注意的是,“杀家”在这里并非真的杀人,而是通过一系列行动揭露真相、伸张正义的意思。这个名称更多是用于描述该剧的主题和情节特点,并非实际的成语或固定的短语表达。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时,主要是作为戏剧名词来讨论相关剧目的内容和意义。
下面是五个与“打渔杀家”相关的造句:
- 小明经常上演《打渔杀家》的故事给他的小伙伴们听。
- 《打渔杀家》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 剧作家在编创新剧时受到了《打渔杀家》故事的启发。
- 我们可以从《打渔杀家》中学习到勇敢对抗不公的精神。
- 在学校的戏剧节上,《打渔杀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以上句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打渔杀家”作为一个剧目名称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非使用成语或惯用语。
分词解释
打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渔
yú
1 捕鱼:~业。~翁。~村。~船。~网。~民。~汛。~歌。~火。竭泽而~。2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夺。~利。~色(猎取美色)。3 姓。
杀
shā
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2 战斗,搏斗:~出重围。3 消减:~风景。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5 收束:~价。~尾。6 勒紧,扣紧:~车。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