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连厢的拼音、解释、组词
打连厢的简介:
dǎ/dá lián xiāng
1.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
1.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
- AI解释
《打连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起源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它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表演的艺术活动,通常由女性舞者穿着传统的服饰进行表演。"连厢"是指一种特殊的道具,一般是由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手杖,一端装有小铃铛或其他装饰物,当舞者们手持这些手杖上下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增加了舞蹈的节奏感和动感。
详细解释
- 表演形式:打连厢通常以集体方式进行,舞者们身着统一服装(如传统服饰),手持连厢进行舞蹈。
- 动作特点:包括跳跃、转身、摇晃连厢等多种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展示出优美的舞姿和节奏感。
- 音乐与伴奏:通常伴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伴奏,增添表演的艺术性。
- 文化意义: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情。
造句
- 温州的打连厢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 在春节期间,村里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包括打连厢、舞狮等,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新年气氛。
- 小丽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打连厢,现在她已经成为瑞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 村里的老一辈们常常在节庆日聚在一起,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回忆过去一起打连厢的美好时光。
- 为了保护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被遗忘,学校特地邀请了专业老师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打连厢表演。
分词解释
打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连
lián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4 联合:外~东吴。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长。6 姓。7 同“ 琏 ”,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8 同“ 链 ”,铅矿。
厢
xiāng
1 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东~房。西~房。2 边,方面:这~。3 靠近城的地区:城~。关~。4 戏院或影院里特别隔开的座位:包~。5 车里容纳人或货的地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