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梃的拼音、解释、组词
执梃的简介:
zhí tǐng/tìng
1.手执梃杖。指持梃作仪卫前导。宋时,天子于宫中,仪卫有主辇二十四人,辇头一人穿紫绣袍,执涂金裹银杖作督领。宰相﹑翰林学士﹑御史则用穿朱衣的吏役呵道,"以梃叩地警众"。三司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人队长持破木梃。"
1.手执梃杖。指持梃作仪卫前导。宋时,天子于宫中,仪卫有主辇二十四人,辇头一人穿紫绣袍,执涂金裹银杖作督领。宰相﹑翰林学士﹑御史则用穿朱衣的吏役呵道,"以梃叩地警众"。三司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人队长持破木梃。"
- AI解释
《执梃》一词,出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礼记·檀弓下》,其中描述了古代的一种礼仪形式。在这一语境中,“执梃”并不是指单纯地拿着木棍,而是特指古时的“徒步使者”,即负责传达重要信息或指令的信使,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手持一根象征身份和权威的长柄木棍(即“梃”),以表明其身份,并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秩序以及权力分配的关注。
造句示例:
- 在那个时代,执梃之人被视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他们手持木棍,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据说,当年的徒步使者身披青衣,手执长柄木棍(即“梃”),行走于山川之间,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 想象一下古代的一种仪式:执梃之人行走在庄严的大堂中,那长柄木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
- 历史的画卷上,有这样一幅画:执梃之人在风雪之中疾驰而过,那份使命感与责任让人动容。
- 尽管时代变迁,《执梃》的精神仍可视为一种对秩序和权威的认可,象征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价值追求。
这些造句尝试捕捉“执梃”背后的历史意义及所传递的文化精神,同时展示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执
zhí
1 拿着:~刃。~鞭。~笔。2 掌握:~政。~教(jiào )。3 捕捉,逮捕:战败被~。4 坚持:固~。~意。5 实行:~行。6 凭单:回~。7 朋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