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户役的简介:

hù yì
1.按户分派的差役。

  • AI解释

户役》这一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政府对户籍管理和差役征调的具体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户口登记不仅关系到人口统计、土地分配和赋税征收等经济事务,还涉及到居民的兵役与劳役等政治和社会义务。它反映了国家对个体的基本管理方式。

解释:

  • :指的是户籍登记制度,包括家庭成员信息及房产情况。
  • :指政府根据人口征调的各项徭役和服务要求,如赋税、服兵役或承担地方公益服务等。

简而言之,《户役》制度是古代中国一种综合性的国家管理体系,用以规范和管理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个人,并通过这一体系来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与资源调配。

造句:

  1. 在宋代,政府推行严格的《户役》制度,每个家庭的人员构成、年龄以及所拥有的土地数量都被详细登记在册。
  2. 汉朝时期,《户役》制实行了强制性的兵役征召,凡是有户籍的成年男子都需要接受军事训练,并可能被抽调前往边疆作战。
  3. 唐代《户役》制度中,除了赋税之外还要求部分家庭承担差役服务,如修筑道路或水利工程。
  4. 明朝时,《户役》制进一步细化,根据土地和财产将居民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据此确定其应尽的徭役义务。
  5. 清代《户役》制度中增加了对贫困家庭的救助措施,通过政府发放的粮食等物资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分词解释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