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山(1886-1956)的拼音、解释、组词
谭平山(1886-1956)的简介:
tán píng shān (1886-1956)
广东高明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20年发起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48年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广东高明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20年发起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48年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 AI解释
谭平山(1886年4月27日—1956年10月23日),原名宪文,字伯严。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岭南画派的先驱人物之一。谭平生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年留学日本,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回国后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投身国民革命。
详细解释
- 出身背景:谭平山来自广东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
- 海外经历与思想转变:他1908年赴日本留学,在那里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运动,这对他后来的政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 投身革命:回国后不久,即参与了辛亥革命等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活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谭平山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并参与领导农民运动,积极推动工农学统一学校(广州工人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 艺术成就:除了政治生涯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评论家和画家,为促进岭南画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造句
- 谭平山先生不仅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在艺术界也有着不俗的影响。
- 作为教育部长期间,谭平山积极推动普及国民教育。
- 在农民运动中,谭平山是毛泽东的重要助手之一。
- 谭平山对于岭南画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 即便在逆境中,谭平山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分词解释
谭
tán
1 同“谈”。2 姓。
平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