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掳的拼音、解释、组词
讨掳的简介:
tǎo lǔ
1.犹杀掠。
1.犹杀掠。
- AI解释
《讨虏》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出现,主要指的是古代针对异族或叛军进行军事行动的一种称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本中,“讨虏”可能有不同的具体含义:
- 讨: 在这里表示征伐、攻击的意思。
- 虏: 原指俘获的人,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掳掠、侵扰。
综合来说,《讨虏》主要是指古代王朝或政权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如少数民族或其他敌对势力)进行军事行动的一种表述。这种称谓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常用于描述战争期间的政治行动或者军事活动。
造句
- 唐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不断受到突厥等游牧民族侵扰的情况下,唐太宗曾多次发起讨虏之战。
- 宋代将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口号,领导了对抗金军的多次讨虏行动,成功保卫了中原地区。
-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政府随即组织讨虏大军进行反击。
- 清朝初期,面对来自外部势力如沙俄等对边疆地区的侵扰,清政府也多次发起讨虏行动以维护领土完整。
- 在南宋时期,为了抵御金国的侵略,许多忠臣良将纷纷挺身而出,参与讨虏之战。
以上句子中,“讨虏”被用作描述历史上为抵抗外部威胁而进行的军事活动或战争。
分词解释
讨
tǎo
1 查究,处治:检~。2 征伐,发动攻击:~伐。声~(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3 研究,推求:研~。探~。4 索取:~还(huán)。5 求,请求:~教(jiào )。~饶。6 惹:~厌。~人喜欢。7 娶:~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