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谒文的简介:

yè wén
1.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

  • AI解释

谒文》,在古汉语中指官员、士子或平民向君主、尊长请求会见时所写的文书。这种文书不仅是表达求见的愿望,更是一种礼仪性的文件,其中会包含对对方的尊敬之情和自己的请求事项。从内容上看,《谒文》通常包括称谓、敬辞、正文(说明请求见面的原因、目的等)、结语(再次表示敬意或感谢)几个部分。

下面是《谒文》的一些例子及其造句:

  1. 例句: 某日,张生欲面见县令,遂撰《谒文》:“恭闻府尊贤德远播……”
  2. 解释: 这句话表达了张生对县令的敬仰之情,并说明自己写此信的原因。

  3. 例句: 王公子前往拜访名士李伯,特书《谒文》:“冒昧造访,恐惊扰高人雅兴……”

  4. 解释: 通过这句话,王公子表达了自己来访的谨慎态度和对对方安逸生活的尊重。

  5. 例句: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张三撰写了一份《谒文》,请求面试官给予指导:“仰慕久矣……望赐教益。”

  6. 解释: 这句话体现了考生对于面试官的尊敬与希望得到帮助的愿望。

  7. 例句: 李教授准备向校领导建议关于科研资金分配的意见,先写了一份《谒文》:“敬启者,李教授顿首……”

  8. 解释: 通过这种方式,李教授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请求。

  9. 例句: 小明想要给校长提出学校设施改善的建议,写了封《谒文》,开头便是:“大德高贤,小生冒昧……”

  10. 解释: 这句话既表达了敬意,也体现了对对方权威的认可和自己来访的谦逊。

这些句子展示了《谒文》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及其基本结构。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谒文”的含义与用法。

分词解释

1 拜见:~见。拜~。进~。2 说明,陈述,告发:请~其故。3 请求:~归。~医。4 名帖:“使者惧而失~,跪拾~”。5 掌管晋见的近待。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