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胡的拼音、解释、组词

西胡的简介:

xī hú
1.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

  • AI解释

西胡》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指的是西方的少数民族或部落。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西胡”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以及文化背景下可能指代具体的不同民族或族群。

详细解释

  1. 定义:“西胡”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历史学概念,而是古代文献中用来泛指西方的各少数民族或部落的一个词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本中,“西胡”的含义有所不同。
  2. 使用语境:通常用于描述与中原地区(如汉朝、唐朝等)西部接壤或者更远地区的游牧民族或部族,例如匈奴、羌人、回纥等。
  3. 文化背景:“西胡”在古代文献中多见于《史记》、《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以及各类文人的著作中。它是对这些部落或民族的一种泛称。

造句

  1. 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吸引了来自西方的诸多“西胡”商人来华贸易。
  2. 汉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密切,其中不乏“西胡”势力参与。
  3. 西汉时,张骞出使大月氏,开启了与“西胡”民族交往的大门。
  4. 《后汉书》中记载了“西胡”在当时的边疆地区建立了多个重要的据点。
  5. 西胡”的文化对古代中国的艺术、宗教乃至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分词解释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