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下余的拼音、解释、组词

爨下余的简介:

cuàn xià yú
1.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余"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 AI解释

关于词语“爨下余”,根据现有的资料,似乎并没有正式收录于汉语词典中。这个名字可能是特定情境下的表达或某个故事、小说中的虚构名称。不过,“爨”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常见,有厨房、灶台的意思。下面我尝试为您构建一个解释,并提供五个相关造句来帮助理解。

解释

假设“爨下余”指代的是废弃的厨房器具或是因炊事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厨余垃圾),其可能蕴含着一种对过去生活方式或文化遗产的怀念和反思之情。这种表达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虽已不再被使用,但仍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文化意义的事物。

造句

  1. 小镇上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不乏一些保存完好的旧厨房,这些曾经的“爨下余”如今成为了研究当地古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实物证据。
  2.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会将一切可利用的东西重新制作或改造使用,即便是所谓的“爨下余”,也经常被赋予新的用途。
  3. 家族的老宅里有一口已经不再使用的旧锅,“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爨下余’,见证了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变迁。”
  4. 传统节日期间,人们往往会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习俗。比如,用竹制的炊具来烹煮菜肴,这些曾经的“爨下余”成了节日里别有一番风味的传统。
  5. 历史学家在研究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时发现许多有趣的资料,“爨下余”的概念不仅限于实物,还涵盖了与之相关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分词解释

cuàn

1 烧火做饭:分居各~。2 灶:“客传萧寒~不烟。”3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4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5 姓。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1 文言代词,我:“~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