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栗的拼音、解释、组词

起栗的简介:

qǐ lì
1.发抖;害怕。

  • AI解释

词语“起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规范词汇或是一个较为冷僻、地域性的表达。从其字面结构来看,“起”意味着开始或者站立起来,“栗”通常表示因害怕而颤抖的样子。因此,“起栗”的意思可能是形容某种情境下人突然站起来并且表现出恐惧或紧张的样子。

基于此推测,以下是五个使用“起栗”的示例句子:

  1. 他在听到外面有奇怪的声音后,立刻从椅子上起栗地站了起来。
  2. 在寒冷的夜晚,他感到一阵寒意起栗,不由得抱紧了自己。
  3. 当得知家中失窃的消息时,李阿姨整个人都起栗起来,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4. 看到恐怖电影中的惊悚情节,小明吓得身体不由自主地起了栗。
  5. 由于天气骤变,导致气温下降,他感到一阵冷风吹过,全身起栗

需要注意的是,“起栗”并不是一个被广泛认可或使用的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如需准确表达类似的情境,建议使用“站起身来”、“害怕得直发抖”等常见说法会更为恰当。

分词解释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1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2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3 坚实:“缜密以~”。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