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拼音、解释、组词
科举考试的简介:
kē jǔ kǎo shì
1.隋唐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
1.隋唐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
- AI解释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重要制度,始于隋朝时期。这种制度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来甄选人才,以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官僚体系。科举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 童生试:是最低级别的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识字能力。
- 乡试:在州县进行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清末改为每年),是成为“举人”的必经之路。
- 会试: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
- 殿试:皇帝亲自出题,在紫禁城内举行的最高级别的考试。通过此轮考试的考生称为进士。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5个使用“科举考试”的句子:
- 他一直梦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
-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是唯一公认的人才选拔方式。
- 在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日夜苦读,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积累,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李白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一生都没有担任官职。
分词解释
科
k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
举
jǔ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考
kǎo
1 试验,测验:~试。~查。2 检查,查核:~察。~勤。稽~。~核。3 推求,研究:~古。~据。~订。~证。4 老,年纪大:寿~。5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先~。如丧~妣。6 击,敲:“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试
shì
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2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