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箕山之节的简介:

jī shān zhī jié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 AI解释

《箕山之节》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像许由那样不慕名利、保持高洁情操的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

解释: - 箕山:在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这里是中国古代隐士许由的隐居地。 - 之节:此处指保持的高尚节操或道德行为。

许由是传说中的高洁隐士,他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接受帝王的官职和荣誉。当尧帝想请他担任官员时,他甚至用箕子扫地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和不慕名利的态度。因此,“箕山之节”用来形容那些拒绝官位、保持高尚情操的人。

造句:

  1. 历史学家赞扬古代贤士,如许由那样,能够坚守箕山之节,不为世俗所动。

  2. 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一些人选择箕山之节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自由。

  3. 尽管有许多机会可以改变生活境况,他依然保持着箕山之节,坚持自我价值与生活方式。

  4. 古代隐士许由的故事激励了后世许多像他一样坚持箕山之节的人。

  5. 面对社会上的诱惑和名利的侵扰,我们应该学习那些能够保持箕山之节的人,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内心纯净。

分词解释

1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帚。2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 姓。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