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筷子的简介:
kuài zǐ
用竹、木、金属等制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一双~ㄧ象牙~ㄧ竹~ㄧ火~(夹炭火用的)。
用竹、木、金属等制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一双~ㄧ象牙~ㄧ竹~ㄧ火~(夹炭火用的)。
- AI解释
《筷子》作为一个词语,主要指的是中国及部分亚洲国家传统上用来进食的食物夹具。它由两根细长而中空的竹子或其他材质制成,一端较为粗大,另一端较为尖细,用于取食菜肴或食物。使用筷子体现了东方文化和餐桌礼仪的一部分,在用餐时显得优雅且实用。
以下是5个包含“筷子”的造句:
-
她熟练地拿起筷子,在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前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食物。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用筷子进食为荣,这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在那个大家庭里,每位成员围坐在餐桌旁,各自手持一双精致的竹筷,一起享用晚餐,场面温馨而和谐。
-
小明尝试着用筷子吃饭,虽然一开始不太熟练,但在妈妈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技巧,成功夹住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使用筷子,这不仅加深了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分词解释
筷
kuài
夹饭或其他东西用的一对细棍儿(亦称“箸”):~子。竹~。牙~。碗~。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