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谏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敢谏鼓的简介:

gǎn jiàn gǔ
1.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 AI解释

敢谏鼓》,这一词汇源自古代中国,指的是古代设置的一种鼓励臣民进言、直言无讳的制度。在古代中国朝代中,如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时期,设置了这样一面象征着朝廷接纳批评和建议的鼓,称为“悬鼓”或“鼓”,任何官员乃至平民都可以击鼓以引起皇帝的注意,表达自己的谏言。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对言论自由的一种尊重,鼓励臣民敢于向君主进谏,同时也体现了君主的开明与宽广胸襟。

造句:

  1. 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设置了敢谏鼓,鼓励群臣直言无讳,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社会进步。
  2.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已经没有了敢谏鼓这种实物的存在,但类似的制度和文化仍然值得提倡,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如果能设立一些类似于“敢谏鼓”的机制或平台,在企业内部也能鼓励员工大胆提建议,从而促进公司发展。
  4. 从古至今,“敢谏鼓”这一象征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一种设施,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
  5. 在一个开放的国家里,政府应该设立多种渠道让公众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建议,就如同古代设置敢谏鼓一样。

分词解释

gǎn

1 有勇气,有胆量:勇~。果~。~闯。~死队。~作~为。~怒而不~言。2 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问。~请。~烦。3 方言,莫非:~许。~怕。~是哥哥回来了?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