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鹿洞书院的简介:
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AI解释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庐山脚下。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是儒家思想传播和弘扬的重镇。该书院在南宋时期得到了朱熹等人的大力提倡与发展,并在此期间确立了严格的学术制度与教学方法,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价值的教育理念。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因书院旁有两座山峰,一白一鹿,故得名。
- 历史背景: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但真正闻名于世是在宋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著名学者朱熹重修书院,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书院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 主要贡献:在历史上,白鹿洞书院不仅培养出无数文人墨客,还对后来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白鹿洞书院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仍令人向往。
- 每当想起白鹿洞书院那里的古朴与宁静,我的心中便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求学的决心。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像白鹿洞这样的历史遗迹,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 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经验中学到如何培养下一代。
- 白鹿洞书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象征着古代中国学术繁荣的标志。
分词解释
白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鹿
lù
1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2 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空虚。”3 粗,粗劣:~裘。~布。~床。4 姓。
洞
dòng
1 窟窿,深穴,孔:~穴。山~。~箫。空~。漏~。~府。~天。2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其中。3 透彻地,清楚地:~悉。~穿。4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院
yuàn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