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筌的拼音、解释、组词

蹄筌的简介:

tí quán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 2.指水产和野味。

  • AI解释

蹄筌》,这个词汇在古代哲学中有所提及,出自宋明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朱子语类》中的记载。《蹄筌》一词来源于佛教用语或哲学概念,用来比喻通过工具、手段达到目的之后,便不再执着于这些工具和手段本身。这里的“蹄”可以理解为捕获马的陷阱,“筌”是捕鱼的小篓子。两者都可以看作是在捕捉目标时所使用的辅助工具。当工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人们往往就会暂时放下这些工具或方法,转向下一个可能更加有效的工具或途径。

因此,《蹄筌》一词被用来比喻在学习、修行或其他追求过程中,通过某种具体的方法、手段达到目的之后,转而寻求更为高明的或者更直接的方式。它强调了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和实践过程中的超越与升华。

以下是五个造句:

  1. 读书时不应执着于书本的知识本身,《蹄筌》之说是说我们应从书中获取知识,最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手段是我们的《蹄筌》,一旦科学理论能够解释或预见现象的发展,那么实验设备和步骤便不再重要了。
  3. 做事时不应过分沉迷于过程,《蹄筌》之说提醒我们应注重最终结果与目标的实现。
  4. 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像《蹄筌》,是为了掌握语言而用的工具,在你能够自由地使用那门语言之后,这些学习方法就可以暂时放下了。
  5. 人生旅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好比《蹄筌》中的陷阱或渔网,当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它们并达到了目标后,便可以转向下一个更大的挑战。

分词解释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子。~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