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选的拼音、解释、组词

辟选的简介:

bì xuǎn
1.对受征召而来的人士加以选拔﹐授以官职。

  • AI解释

辟选》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可能是指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根据字面意思,“辟”指征召、任用,“选”指选择、挑选。所以,《辟选》可以理解为通过征召方式来选拔人才的过程或制度。

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东汉时期,有“辟”的说法,即皇帝或地方长官(如州牧、郡守等)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征召贤士担任官员,而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选拔方式往往基于个人的品德和才能。
  2. 使用场合: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古代特定的社会制度或者在文学作品中描绘历史场景时使用。

造句:

  1. 在东汉时期,“辟选”制度让许多有才华的人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 这位官员以公正无私著称,在“辟选”过程中他严格遵守选拔标准,确保了人才的公平竞争。
  3.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后汉书》中记载了许多通过“辟选”成为重要官员的人物案例。
  4. 为了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辟选”制度在古代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体现了选拔官吏时重视个人能力的标准。
  5.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诸葛亮被刘备以“三顾茅庐”的方式“辟选”,成为蜀汉的重要谋士。

分词解释

bì,pì

1 君主:复~。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 古同“睥”,睥睨。

xuǎn

1 挑拣,择:~择。~购。~辑(①挑选并辑录;②选辑成的书)。~拔。~用。~贤任能。2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推举出代表或负责人:~举。普~。3 被选中的(人或物):入~。人~。4 选辑成册的作品:文~。诗~。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