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敌的拼音、解释、组词

枕戈待敌的简介:

zhěn gē dài dí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头枕兵器,以待敌人来袭。形容丝毫不敢松懈,随时准备作战。南齐书˙卷二十三˙褚渊传:常时惧惑,当虑先定,结垒新亭,枕戈待敌,断决之策,寔有由然。

1. 头枕兵器,以待敌人来袭。形容丝毫不敢松懈,随时准备作战。《南齐书.卷二十三.褚渊传》:「常时惧惑,当虑先定,结垒新亭,枕戈待敌,断决之策,寔有由然。」

枕戈待敌》是一个成语,出自于晋代名将祖逖(tì)的故事。其详细解释如下:

释义:枕戈待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将士们怀着强烈的复仇或报国之心,时刻准备战斗。它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战士在战前紧张备战的状态。

典故: 据《晋书·祖逖传》记载,东晋时期,祖逖和刘琨(kuān)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们志同道合,常常夜晚听到鸡鸣就起身舞剑,立志收复中原失地,以报国家之仇。后来,祖逖被任命为奋威将军,并率领部队北伐,他率军渡河后,在中流击楫(jí),发誓不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决不渡河而归。这句誓言后来演变成了“枕戈待敌”的成语。

造句:

  1. 自从我国军队成功反击了外敌的侵略之后,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但战士们仍然保持着枕戈待敌的精神状态。
  2. 祖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更有以史为鉴、枕戈待敌的情操。
  3. 在当今和平年代里,虽然战争已远去,但广大人民子弟兵仍需保持枕戈待敌的状态,时刻准备着捍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4.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应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枕戈待敌”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 每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那些枕戈待敌、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便会浮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分词解释

zhěn

1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头。落(lào )~。~席。2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戈待旦。~藉(纵横相枕而卧)。3 垫着:~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2 姓。

dài,dāi

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3 抵挡:寡不~众。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