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形灰心的拼音、解释、组词
木形灰心的简介:
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槁木死灰」。见「槁木死灰」条。
2. 此处所列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注解〕 (1) 居:犹「故」。何居乎,犹「何故乎」。 (2) 槁木:干枯的木头。槁,音ㄍㄠˇ。 (3) 固:坚定。 (4) 死灰: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比喻颓丧或枯寂。
3. 此处所列为「槁木死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槁木,干枯的木头。死灰,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却形体,追求清虚寂静的境界。据《庄子.齐物论》所载,战国人颜成子游因为看见老师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缓缓吐气,好像精神离开了形体一样,于是问:「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体可以像枯木般静立不动,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一样吗?南郭子綦回答说这是因为他已经忘掉自己的形体,进而达到对外物无动于衷,物我两忘的境界的缘故。后来「槁木死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如《红楼梦.第四回》:「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
1. 比喻不为外物所扰,对一切事都能无动于衷。参见「槁木死灰」条。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几,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当此之际,又不知居在何地,身是何人。」
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的成语或词语是“木形灰心”这样的表述。从字面来看,“木形”可能指像树木一样直立或僵硬的样子;而“灰心”通常意味着因遭遇挫折、失望等原因而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两个词意结合起来理解为一种比喻表达,例如形容某人在经历打击后表现得如同失去了生机的树一般无力。
基于这种理解,“木形灰心”的意思可以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在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变得消极、沮丧、无精打采的状态。为了更贴合实际用法,我们可以将“木”和“灰心”分别拆解并适当调整,来构建一个更贴切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根据这种理解构建的五个造句:
- 自从创业失败后,李明就变得木形灰心,整天无精打采。
- 他一直被病痛折磨,整个人看起来都像失去了生机,显得木形灰心。
- 经历了连续几次考试失利之后,她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木形灰心。
- 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同事小王的脸上没了以往的笑容,变得木形灰心起来。
- 他被老板无端辞退后心情非常低落,整个人都显得木形灰心。
需要注意的是,“木形灰心”这个表达在标准汉语中并不是正式词语,以上造句是基于对“木形”和“灰心”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性使用。如果需要更精确或规范的表达,建议采用更为常见的词汇和成语来描述类似的情境。
分词解释
mù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huī
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烬。洋~。~飞烟灭。2 尘土:~尘。3 特指“石灰”:~墙。~膏。4 黑白之间的颜色:~色。~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沉沉。5 志气消沉:心~意懒。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