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无恐的拼音、解释、组词
有恃无恐的简介: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有依靠而无所顾忌。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2.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卫人伐齐,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1>,野无青草,何恃2>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注解〕 (1) 悬罄:家中已经没有贮存的粮食了,比喻家境贫穷。悬,悬挂,贮存。罄,音ㄑ|ㄥˋ,穷尽。 (2) 恃:依赖、依仗。
3. 《左传》记载了鲁僖公二十六年夏天,齐孝公亲自率兵攻打鲁国北部边境。鲁僖公得到消息后,立刻指派展喜带著酒食、财物前去慰劳齐国军队。才见面,齐孝公就问:「你们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小人会害怕,君子则不会。」齐侯说:「你们国家府库空虚,野地里连青草也看不到,凭什么不害怕?」展喜解释说:「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齐国先祖姜太公辅佐成王时,曾立下『世世子孙,无相害也。』的盟誓,并且保存在盟府里。齐桓公在世时也尽力在协调解决诸侯间的问题,遵守盟约精神。您即位时,诸侯们都相信您也会遵守先王的盟约,由于我们相信您会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约,所以一点也不害怕。」齐孝公听了以后便撤兵回国。后来「有恃无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有依靠而无所顾忌。
1. 有依靠而无所顾忌或害怕。【例】每当爸爸出差不在家时,弟弟便有恃无恐的玩闹起来。
1. 有依靠而无所顾忌。《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现在县里有了凭据,所以他们有恃无恐。」《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因为南京庄上还有头两万银子,便有恃无恐,打个电报下去,催他们汇银子。」
《有恃无恐》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原意是指因为有所依靠,所以无所畏惧。它主要用来形容人因有了某种依赖或支持而不存顾虑、放肆行事的情况。
详细解释:
- 有恃:表示有依仗、依靠的对象。
- 无恐:指没有恐惧感。
- 综合来看,这个成语意味着由于有可以依赖的条件或者力量,因此在行为上变得无所顾忌。
造句示例:
- 因为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他在工作中变得更加大胆,做事不再瞻前顾后。
- 小王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但因为他妈妈会帮着他补习功课,所以他对考试丝毫没有压力和担忧。
- 李明经常迟到早退,却依然能轻松通过公司的考核,是因为他背后有人撑腰,因此有恃无恐。
- 因为有了哥哥的帮助,弟弟在学习上不再感到孤立无援,也因此更加勇敢面对困难。
- 他这次竞选班干部,并不是因为个人能力突出,而是因为他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和投票,所以尽管知道自己经验不足,仍毫不在意地参加了。
请注意,成语“有恃无恐”的使用应当谨慎,在现实语境中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运用。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因依赖外界条件而不自重、不自律的行为。
分词解释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shì
1 依赖,仗着:仗~。有~无恐。~才傲物。wú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kǒng
1 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2 恫吓(hè):~吓(hè)。3 疑虑:~怕。~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