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诏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诏的简介:

míng zhào
1.英明的诏示。 2.公开宣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圣明的诏书。《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文选.曹植.应诏诗》:「肃承明诏,应会皇都。」

明诏》的详细解释

明诏”一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指代皇帝或君主发布的清晰、明确的命令、法令或者指示。在古汉语里,“明”意味着清楚、明白;而“诏”则是古代帝王向臣民发布政令文书的一种形式。因此,“明诏”的含义是指内容明确、意图清晰的官方指示或命令。

在历史文献中,明诏常用于描述那些旨在规范政务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文件或指令。其特点是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造句

  1. 古代文人常常对明诏发表意见和建议:“汉武帝的明诏在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上起了关键作用。”
  2. 明诏往往伴随着严格的执行措施:“为了加强边防,唐太宗颁布了一道明诏,明确规定了边境守卫的任务与责任。”
  3. 民间百姓对于明诏有着复杂的情感:“尽管许多百姓对宋朝的某些明诏不满,但不得不遵从,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意志。”
  4. 在古代,明诏不仅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也是官员之间传达指令的一种形式:“每当有重大政策出台时,都会通过发布明诏来正式通知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执行。”
  5. 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分析明诏有助于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通过对明代皇帝发布的多道明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

这些句子展示了“明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